跳转至

机器人原理

如何认识这门课

机器人原理介绍机械操作的理论和工程知识,课程自成体系,前后联系紧密,环环相扣。

前14-15周课可看作是课程的第一大部分,研究操作臂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(关节)、姿态(末端执行器)、各个关节与末端执行器的关系、速度、静力、动力、轨迹规划、机构设计等问题,最后的1-2两节课研究操作臂的控制方法。也许讲到第九章你会觉得有些割裂,不过没关系,你可以不用特别依赖前置知识去理解,重新建立新的理解框架也是可以的。

用你的手打开这门课,首先你需要了解:在三维空间中建立不同的坐标系,考虑坐标系之间如何转换(移动和转动),如何在不同的坐标系中表示某一点的位置。这需要一定的线性代数基础。接下来考虑怎么表示自己手臂的状态:明确肩关节、肘关节的位置姿态和手的位置姿态如何用几个坐标系串联表示。然后思考如何根据各个关节的位置确定手的位置,又如何根据手的位置确定关节的位置。至此,你已经对空间位置描述有了一个较好的了解。但是手臂可以是匀速运动的,因此你需要了解各关节和手的速度和静力,手臂也可以是变速运动的,因此你又需要了解加速度、力和力矩,学完这些,你就可以思考如何用手拿起一杯水这样的轨迹规划问题了。以上,差不多就是前七章的内容,后面的内容需要你新的探索与理解。

实验课跟随理论课内容,考虑如何用代码解决操作臂正逆运动学和轨迹规划等问题,还有机会通过程序操作实验室的六关节小机械臂。实验课整体难度不高,也比较有趣。

总之,机器人原理是与机械操作紧密相关,对代数和几何有一点点要求的有趣课程。不过即使你的前置课程基础较为薄弱,相信老师的优秀讲解也会让你学有所得!

优质学习资源

台大机器人学之运动学——林沛群(含课件+书籍)讲的很好的王久珂老师也是用的这个课件

复习资料及应试策略

  1. 上课认真听讲,重在理解,作业题保证都会,考试不会偏离所学太多。
  2. 概念部分看看课本,有助于理解理论知识,也能提高概念题正确率。
  3. 尽量对知识产生自己的理解,构建这门课的体系,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,你会发现这门课也没那么难。
  4. 复习资料:参考王久珂老师最后一节课ppt。

author: 幺零柒